一个最常见的“核”检查,经常做会致癌?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网发布时间:2025-09-26 13:07:41举报

不少朋友在就医时都会遇到一项检查——核磁共振(简称MRI)


很多人一听检查名字里有个“核”字,就怀疑有辐射,甚至抗拒做检查。


核磁共振到底有没有辐射?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这个检查?今天小薇来和大家解答。


核磁共振检查,有核辐射吗?


当然没有!


核磁共振,虽然名称里带了“核”,但它本身和核辐射没有任何关系,这里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水分子)


由于人体60%~70%的重量是水分,核磁共振检查,就是把身体放在合适的磁场中,发送信号让身体水中的氢元素响应,通过电脑绘制成精确的立体图。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认为:既然如此,那所有的检查都安排磁共振就好了,还不用担心如CT、X光一样的辐射风险。


理论上,确实任何部位都可以进行核磁共振,但由于身体部位含水比例不同,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下,在医院就诊时,医生开具核磁共振检查的频率并不高。


为什么医生很少建议

做核磁共振检查?


1、检查费用相对昂贵


核磁共振设备维护成本高,检查费用相比CT昂贵,对大多数人来说,CT项目的清晰度就已足够,偶尔做CT的辐射剂量也会被人体自然代谢,没有太大影响。


核磁共振一般会作为CT检查的补充,如果CT检查的清晰度够用,就不用再安排核磁共振。



2、有些部位不适合做


如肺部、胃肠部,含氢原子少、气体多,对核磁共振的成像有影响,不建议做。


3、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噪音较大


核磁共振每个部位的时间可能需要十分钟到半小时左右,患者需要一直保持静止不能动(想象在拍照,动了画面就糊了)


而且检查时仪器的噪音相对较大,对患者的配合度、幽闭环境耐受度、噪音接受度要求很高


4、有些人不能做


金属对核磁共振仪器存在干扰,装有钢钉、心脏支架、假牙、心脏起搏器、金属节育环等人士,是不能做的。


前阵子美国就发生了一起戴金属链闯核磁共振室丧命的新闻:


(图源:微博新闻截图)


如果实在担心CT检查的辐射,并符合核磁共振检查条件的朋友,可以咨询医生开具核磁共振检查替代。


最后,有关核磁共振检查,小薇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项,大家可以收藏好。


检查前


1、告诉医生有没有植入物或金属异物


例如人工耳蜗、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假牙,或其他金属异物等,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千万不要隐瞒!


2、不要携带含有金属物件进入检查室


去除全身所有的金属物品,比如手机、手表、银行卡、身份证、钥匙、打火机、项链、耳环、硬币等。


检查中


扫描开始时,不要乱动。


检查后


如果做的是增强MRI检查,需要在观察室内观察15-20分钟,确保没有不适反应。


总的来说,关于核磁共振检查,最重要的一句话:到了医院,一切最好都听医生的。

举报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