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可小的药物过敏

       曾文军   主任医师    东莞市常平医院

    药物过敏亦称药物性皮炎、药疹,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轻者出现皮损、瘙痒,重者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甚至危及生命。

                       【病因】

    包括个体因素与药物因素。临床上易引起药疹的药物有:①抗生素:最常见为青霉素、磺胺类;②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布洛芬、安乃近等,此类药物常与其他药物制成复方制剂,商品名复杂,使用时务必注意;③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④抗痛风药物:如别嘌呤醇;⑤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⑥某些中药。

                    【临床表现】

    药疹皮损形态多样,常见轻的有固定 型、发疹型、荨麻疹型,重的有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其他还有湿疹型、紫癜型 、泛发脓疱型、痤疮型、光感型、药物超敏反应综合症等等。

1.固定型药疹

临床特点:好发于口唇、龟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手足背及躯干亦可发生。典型皮损为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严重者红斑上可出现水疱、糜烂。自觉瘙痒或疼痛。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斑。重复用药可又在原处复发。



2.荨麻疹型药疹

临床特点:临床表现与急性荨麻疹相似,呈瘙痒性风团,但潮红更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同时可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



3. 发疹型药疹

临床特点:是药疹中最常见类型。发病突然,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皮损为散在或密集分布全身的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严重者可伴发小出血点,多伴瘙痒。痊愈后脱屑,若不及时治疗,部分可向重型药疹发展。



4.多形红斑型药疹

临床特点:分为轻型和重型。轻型为对称分布于四肢伸侧、躯干的水肿性靶形红斑,境界清楚,中央常出现水疱,自觉瘙痒。重型为皮损泛发全身并有眼、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糜烂及渗出,疼痛剧烈,伴高热、肝肾等系统功能损害。



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

临床特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类型。起病急骤,部分患者开始时表现为多形红斑型或固定型药疹,皮损迅速波及全身并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稍受外力即形成糜烂面,形成大面积表皮坏死松解、渗液,类似浅表二度烫伤,触痛明显。所有黏膜均可累及,伴有严重系统功能损害及全身中毒症状,常可导致患者死亡。



6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临床特点:多是长期用药后发生。临床表现以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继之大量剥脱为特征。严重者口腔粘膜及眼结膜损害,头发、指(趾)甲脱落。常有畏寒、发热及全身损害,可因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



                  【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明确的服药史、潜伏期及各型药疹的典型临床皮损进行诊断,同时需排除具有类似皮损的其他皮肤病及发疹性传染病。

                         【预防】

    药疹为医源性疾病,因此临床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①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有否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过敏药物和结构相类似的药物,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②要提高警惕,对原因不明的皮疹及瘙痒,应考虑药疹发生的可能,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予相应处理;③把致敏药物填写在病历封面上并嘱患者牢记,每次就诊告知医师;④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抗毒血清制品等用前应做皮试,慎防过敏性休克,但皮试阴性也可能引起药疹。

                         【治疗】

    药疹确诊后首先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防止药敏的多价过敏及交叉过敏,促进药物排泄,积极抗过敏治疗(主要包括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皮肤、黏膜护理,防治继发感染及并发症,加强支持疗法。

扫描关注我的专属二维码,了解更多健康咨询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