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肿瘤!唯有推进筛查和早诊早治,才能减少悲剧!(一)

正常细胞病变成恶性肿瘤,往往需要经历数年。在此期间早发现早干预,能阻挡大部分悲剧发生。但目前,国内癌症防控的严峻形势是:晚期患者居多,预后不良。在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如何实施系统的预防措施,加快推进筛查和早诊早治成为社会关切。  不断扩大的筛查范围 2018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808 万例,死亡病例约956万例,中国分别约占23.7 %和3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自2005年起,国家设立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了农村高发地区、淮河流域、部分城市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以及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目前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到90%,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   “目前已有8个常见癌种纳入到了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范围:肺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两广地区高发的鼻咽癌。在这个过程中,检出了大量早期癌症患者,同时推动了基层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介绍。   据了解,2005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到 2017年已有 252个筛查点,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正在大范围推广;2007年启动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覆盖32个县( 区 );2009年起实施的农村妇女的“两癌筛查”,宫颈癌已覆盖1437县,乳腺癌覆盖800县,部分地区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降”的趋势;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8年已扩大到20个省份,完成了300万人高危风险评估,发现130万高危人群,占比43%。   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随访的重要环节,全国肿瘤登记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国建有肿瘤登记处574个,覆盖4.38亿人口,建立了肿瘤登记年报制度,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陈万青介绍:“从2008年到2018年,筛查经费从450万上升至2099万,筛查任务数从13000上升到53400;实际项目点也从6个拓展到32个。我们对比过17个肿瘤登记处数据看到,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从2003年~2005年期间的30.9%上升到2012年~2015年期间的40.5%。”  寻找高效的适宜技术 “进一步优化筛查技术和方案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建立精准的高危评估模型进一步定位高风险人群,开发新型分子标志物用于有效的初筛方法,加强筛查后分级管理,同时要关注筛查导致的心理负担和过度治疗等问题,”陈万青举了个典型的例子:基于 PSA的前列腺癌筛查和B超的甲状腺癌筛查,易导致过高的假阳性、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是不适合普遍开展人群筛查的。   通过外周血检测乳腺癌是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方向东团队正在探索的新方法。他们首次通过大规模人群的外周血转录组数据来区分正常人和乳腺癌患者,相关算法模型已获批国家发明专利,并与解放军总医院等多个医学研究中心展开进一步合作。研究人员表示,以循环肿瘤细胞(CTC) 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研究,不仅能够对肿瘤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更是了解肿瘤细胞内部致病分子机制的窗口,从而为精准预防、精准治疗提供可能。 甲胎蛋白是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但仍有约30%肝癌患者漏网。今年初“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人群预警和早诊试剂盒及相关设备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该专项将在“十一五”“十二五”专项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已确定可作为诊断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癌的分子标志物,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新型预警和诊断试剂盒及即时检验设备。   传统“插管”胃镜舒适度较差。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团队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胃部精准全面的检查,没有创痛也无需麻醉,已在全国30个省市投入临床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舒适、方便地做筛查。同样是针对胃肠镜检查难度大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呼吁广泛推进粪便潜血检测进行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再去动员做肠镜,既可降低医疗成本,也易被群众接受。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