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认识疲劳性骨折
五月是登山、跑步、徒步行走等户外运动的好时候,但有些人在长期运动后,出现足部、腿部、腰部等部位的疼痛,到医院就诊的检查结果往往是疲劳性骨折。疲劳性骨折是反复损伤积累而成的,也称应力骨折,属于过度使用性损伤的一种。人体在长时间反复进行一项运动时,局部骨骼会因反复集中用力而受到损伤。具体表现为骨小梁骨折并随即修复,但如果在修复过程中继续受外力作用,可使修复受到阻碍,骨吸收增加。长期反复这一过程,最终会因骨吸收大于骨修复而导致完全性骨折。
最易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依次是胫骨、跗骨、跖骨、股骨、腓骨等,而其他可能发生疲劳性骨折的部位有腰椎、肋骨、肱骨、桡骨和尺骨。疲劳性骨折是军事训练和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在军事训练中,如果超强度训练或训练时姿势不当,则会导致骨骼应力集中的部位骨折,多发生于频繁的长跑、越野训练或单一科目的超负荷训练中。在体育运动中,常见于足部承重较多的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此外,部分经常坚持大运动量锻炼的中老年人也是疲劳性骨折的高发人群。
疲劳性骨折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休息和治疗,作用力持续存在,会造成骨小梁断裂,进而导致完全性骨折。但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完全性骨折。疲劳性骨折的早期症状一般为局部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即出现不走不痛、一走就痛、越走越痛的现象。少数人还会出现局部软组织肿胀。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或训练,并及时到医院检查。若骨折没有移位或只有轻度移位,可采用手法复位、固定、制动等方法治疗,后期再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完全恢复的时间要视骨折程度而定,不完全骨折需6周~8周即可康复。
避免骨骼疲劳损伤是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关键。具体而言,在运动或训练前应选择适宜的场地和装备。建议运动场地应尽量选草地或橡胶地,避免选用水泥地面等比较坚硬的地面;运动装备上,应穿软垫鞋、减震鞋等运动专用鞋。并且要经常更换鞋型,例如交替使用平跟鞋和略带坡跟的鞋,以降低胫骨应力骨折的发生率,还应在关键部位,如膝关节、腕关节等戴好护具;运动或训练中可适当调整运动节奏和运动形式,避免单一、机械的长时间运动。例如,跑步时可快慢结合,要进行形式多样的运动;在运动或训练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并用热水洗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文/解放军117医院骨科 邹庆
整理/ 陆桂芳
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