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透析期间瘙痒的对策
尿毒症的病人一旦进入到透析治疗的替代期,瘙痒是一个常见的、令人烦恼,而较难解决的问题。随着透析时间的拉长,尿毒症患者为什么容易瘙痒呢?目前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首先,电解质紊乱:因肾脏排泄功能不良,尿毒症患者常存在钙、磷、镁铝的水平异常。有研究发现透析病人皮肤中钙、镁、磷浓度显著升高,磷酸钙或磷酸镁在皮肤异位沉着,可以通过调节神经传导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特殊的过敏反应,皮肤瘙痒。
其次,是甲旁亢,特别是PTH大于450以上时,PTH剌激机体,钙,磷增高,同时刺激皮肤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5-羟色胺而致瘙痒,在接受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后,部分患者的瘙痒可消除。
再者,中分子毒素及炎性介质潴留:尿毒症的患者透析时,小分子毒素易潴积体内,毒素水平高,即使进入透析,也不可能完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像B2 微球蛋白及全段甲状旁腺素等中分子毒素蓄积,以及一些炎性介质如IL-2、IL-6、TNF等清除减少,均引起皮肤皮肤瘙痒。每周三次的常规血液透析,仅相当健康人肾滤过的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说:替代治疗很难达到正常的实际需要。
有些病人因经济条件十分困难,一直用低通透析器,且反复用,氮氨类的代谢废物不能及时排出,皮肤,汗腺有尿素霜样物沉积。
透析者,内源性过敏物排出减少,如组胺,激肽等,正常生理情况下,组胺,激肽这类产物都是通过肾小球滤过排泄,但是尿毒症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组胺,激肽等潴留在体内,此外皮肤对组胺及其它内源性过敏原的敏感性显著增高也增加了皮肤瘙痒的发生率。
长期透析的病人出现瘙痒,也可能与透析材料,如透析器,透析液及消毒用品可能与血液接触的物质导致了瘙痒的发生和加重。消毒用碘、高锰酸钾、穿刺镇含有的镍、消毒防腐药、环氧树脂、福尔马林、环氧乙烷等接触血液可以致敏引起瘙痒。透析膜的材质不同也可能导致瘙痒。
天气寒冷及皮肤干燥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冬天寒风吹,尿毒症病皮脂腺汗腺萎缩、表皮脱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源性物质刺激等,皮肤干燥比较常见;并且皮肤干燥的程度与瘙痒严重程度相关性显著相关。
有些合并肝脏疾病的病人,如梗阻性黄疸导致的胆汁酸淤积可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引起皮肤瘙痒, 因此合并肝炎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发生瘙痒。
瘙痒在种程度上比痛更难受,影响病人的睡眠,导致病人忧郁。那么瘙痒应该如何应对呢?由于它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发病机制复杂,所以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可试用以下办法:
积极寻找病因,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改善炎症状态、强化透析措施、尝试高通量透析或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对于严重甲旁亢患者可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或射频治疗。
对怀疑与透析器材相关的过敏者,注意选用组织相容性好的透析器和透析管道,并在透前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对症止痒。首先注意皮肤清洁和保护,多用温水擦身、多涂润肤乳,勤换内衣、床单、少用刺激性物品如酒精等。还可试用祛风止痒的中药如紫苏叶,白鲜皮,柿树叶等煎水洗涤,同时可考虑辣椒辣素软膏、他克莫司软膏、紫外线B照射皮肤、针灸和电针,或者口服活性碳或消胆胺、海昆肾喜胶囊。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洛酮等。
另有必要提醒各位病人即使瘙痒,不可用热水烫,以避免烫伤。也不可剌激性化学物,如氨水等。也应当避免剧烈搔抓皮肤,可以改变抓痒方式如拍打皮肤等。即使要搔抓也应剪短指甲或戴手套等措施,避免皮肤抓破后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