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糖皮质激素退热,对吗?

发热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诊断。

正常人的体温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处理动态平衡,维持人体的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因致热原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致产热过多和(或)散热减少,使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发热。

发热的病因95%以上是感染性发热,另外属于非感染性发热。

一、糖皮质激素为什么能退热?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谢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糖皮质激素退热主要是通过以下三点:

1、可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源的反应

2、稳定溶酶体膜

3、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二、用糖皮质激素退热为什么不一定是正确的?

1、感染性疾病原则上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降低机体免疫功能,感染加重、扩散甚至危及生命,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导致休克、呼吸衰竭及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以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因其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减轻中毒反应,有利于争取时间,进行抢救。

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激素,以免因用后机会防御能力减低而使感染扩散而加剧。但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可评估后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

2、非感染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液系统疾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癌症晚期持续高热等,可酌情使用激素退热。

所以,在发热诊断未明确前,未寻找到病因前,不可滥用,以免掩盖症状使诊断发生困难。

三、滥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产生哪些后果?

1、干扰病情诊断,延误病情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体温中枢对致热原的反应,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稳定溶酶体膜,可使体温下降,患者精神状态得到缓解,易造成病情好转的假象,掩盖病情。实际上可能诱发了感染的扩散,加重感染。

2、消化系统并发症: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黏液的分泌,降低胃肠黏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出血或穿孔。

3、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过量激素引起脂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的结果。

4、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由于钠、水潴留和血脂血高可引起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5、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糖尿病等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