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打呼噜 绝不是小事
睡觉打呼噜 绝不是小事“打呼噜”司空见惯,有人把它看成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不然。
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仅引起白天嗜睡、记忆减退、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还是诱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等20多种疾病的元凶,重者可致猝死。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为阻塞型、中枢型和混合型。
如果被家人发现打鼾的鼾声不均匀、时常中断,这是呼吸暂停最直接的证据,高度提示有患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性。
除了呼吸中断、自觉憋气,还有几个特点提示,您可能发生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1)睡眠质量不高,患者往往用延长睡眠时间来弥补,因此相当一部分的病人即使夜晚睡眠时间足够,白天仍然出现过度困倦,早晨起床仍觉得睡眠后不解困,容易头昏、头痛;
(2)这些人往往偏胖或颈围大于43厘米;
(3)下巴短也容易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下巴短判断方法是平视前方、闭嘴时,在身体正中线上嘴唇和下巴下缘的水平距离相差2厘米以上;
(4)睡眠呼吸暂停病人的鼾声一般较响亮,关上卧室门,在卧室外还能听见鼾声;
(5)睡眠呼吸暂停还常见于中年人,尤其是40-50岁,女性在停经后也易发病;
(6)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发病年龄过早,也要注意睡眠呼吸暂停可能。
中枢性的睡眠呼吸暂停,主要见于心力衰竭的老人,或者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等。
睡眠呼吸暂停的危害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是睡眠质量差导致的危害。
看起来患者入睡快,让人觉得患者睡眠好,其实正因为睡眠质量差,所以不得不延长睡眠时间弥补。白天过度困倦,可能影响驾驶安全。有调查显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车祸发生率比健康人高3倍以上。
二是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警觉性下降、认知功能下降。
此外,患高血压、脑卒中、性功能障碍的几率大大升高,这些病都是血管出毛病了,原因就是睡眠中反复呼吸暂停--恢复--暂停,使得机体经历缺氧--缓解---缺氧,这种周期性的缺氧比总是处于缺氧状态更容易导致血管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还可以造成胃食管反流,严重的病人可出现顽固性咳嗽。
治疗:
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产生强制气流增加上呼吸道压力,在吸气及呼气状态下均保持恒定压力,维持上气道开放避免塌陷。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可消除睡眠过程中的打鼾、呼吸暂停,改善睡眠结构,纠正睡眠低氧血症,消除或改善白天嗜睡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