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胎动的规律



孕期胎动的规律

1.胎动(fetal movement)的定义。指的是胎儿在子宫腔里的活动冲击到子宫壁的动作。怀孕满18~20周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1]。

2.孕期胎动生理规律。18~20周开始感觉到胎动,24~28周较明显,到了30~32周胎动开始越来越显著和有规律,可以计量出每天胎动次数。36周后,由于子宫空间相对少、胎头入盆等因素,胎动次数较前减少20%一30%[1]。

3.每天的胎动生理规律。胎儿的“生物钟”即睡眠一清醒周期为重要决定因素。胎儿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增加,18:00—22:00胎动活跃。在一天之中,胎动有两个活跃高峰,一次是在17:00~19:00之间,一次是在23:00到第二天凌晨[2]。

4.胎动分类。

(1)惊跳。是迅速的全身运动,常开始于肢体而后延续至躯干和颈部,持续时间常在l s左右,此运动常单一发生,但有时也重复发生。

(2)全身运动。是缓慢的牵涉全身的运动,持续几秒钟到l rain不等,特指胳膊、腿、颈部和躯干的序列化运动(伸腰和翻滚)。

(3)打嗝。可见到膈肌重复性规律间隔地运动,打嗝一般持续几分钟。与惊跳比较,运动开始于躯干随后累及肢体。

(4)胎儿呼吸运动。每次膈肌收缩(相当于吸气)引起胸部向内运动和腹部的向外运动。此种“呼吸”可以是规律的也可以是不规律的,吸气时无羊水进入塌陷的肺内,可见单独的呼吸运动。

(5)单独的胳膊和腿的运动。可以无躯干运动而单独发生,速度和强度随运动而变。

(6)抽搐。为快速的肢体和颈部屈伸运动,既不是全身性的也不是重复性的。

(7)慢运动。为重复性的一个或多个肢体每秒接近3次的重复性运动,正常胎儿很少超过3~4次/s[3-4]。

5.胎动的影响因素。孕妇运动、姿势、情绪以及强声、强光和触摸腹部等都可引起胎动的变化。孕妇平卧时胎动较多,坐位次之,站立时最少,孕妇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时胎动暂时减少,休息后即恢复。另外,如果孕妇的坐姿或站姿令胎儿感到不适,胎动也会剧烈一些[4-5]。镇静剂、麻醉剂及乙醇和尼古丁都很容易通过胎盘,抑制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而使胎动减少,停用后胎动便自行恢复,B一肾上腺素类药和糖皮质激素不直接影响胎动;血糖水平与胎动无明显关系;强声、强光刺激、超声波和触摸腹部等使胎动增加。病理妊娠如妊高征、过期妊娠、胎盘功能减退等,因胎儿宫内缺氧而使胎动减少。此外,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糖尿病、Rh溶血、羊水过多、胎儿畸形等均可能出现胎动减弱甚至消失[5-6]。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