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嗝

打嗝,学名“膈肌痉挛”又叫“呃逆”,俗称“打嗝”,是由于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如果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称顽固性膈肌痉挛,也叫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hiccup,IH)。

按病因可分为4 类:外周反射性(如食管、纵隔、胸膜等病变引起);中枢性(如脑膜炎、脑外伤、脑血管病变等引起);神经精神性(如癔病等);其他(如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引起)。

一、病因

1. 外周反射性

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2.中枢性

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他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3. 神经精神性

呃逆常见于癔病患者,多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所致,可出现各种不同临床症状,如感觉、运动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等,可因暗示而产生或消失。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好情感用事的特点。

4.其他

呃逆因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

二、治疗

(一)一般疗法

(1) 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2) 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 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5) (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6) 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7) 足部疗法: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8) 含水屏气法: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二)药物治疗

(1) 调节电解质药物: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呃逆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的发生。

(2) 肌松药:巴氯芬,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 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3次。盐酸乙呱立松片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其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 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饭后服用。

(3) 抗精神病药

氟哌啶醇5 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氯丙嗪25~50 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

(4) 抗抑郁药

多虑平25~50 mg,每日3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用。阿米替林30 mg,每日3次口服。丙咪嗪25 mg/d渐增至225 mg/d。

(5) 中枢兴奋药

利他林10~20 mg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尼可刹米0.375 g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

(6) 钙离子拮抗剂

硝苯地平10~20 mg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 mg。盐酸氟桂利嗪10 mg,每天2~3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口服巩固治疗。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7) 麻醉剂 

利多卡因50~100 mg持续静滴,每天2-3次,可用1-7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磷酸可待因30 mg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

(8) 抗胆碱药

安坦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 mg,每日3次口服,用药2-3天。东莨菪碱0.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

(9) 抗癫痫药

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2 g,每天3-4次,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苯妥英钠每次0.1 g,每天3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

(10)止吐药

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 HT3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如足三里穴位注射)。

(11) 碳酸酐酶抑制剂

乙酰唑胺0.25-0.5 g/次,每天3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12) 镇咳药  

可待因30 mg tid至呃逆消失,其机制是抑制中枢,减轻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对痉挛的膈肌可能有直接的抑制和松弛作用。

(13) 组胺H2受体拮抗剂 

甲氰咪胍0.4 g加入50%GS40 ml中静推,每8h一次,直至呃逆消失,其机制是通过阻断中枢性及胃肠的H2受体,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使膈神经的兴奋性降低而终止或减弱膈神经痉挛。

(14) 肾上腺皮质激素 

有报道静脉用醋酸去氧皮质酮和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或氢氟可的松治疗Addsion病和多发性硬化症所致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明显。

(15) 其他药物 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消炎痛、盐酸曲吗多、金刚烷胺、硫酸镁、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呃逆只是一种症状,首先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治疗无效再考虑使用上述药物。如为外周反射性呃逆,应用胃动力药(吗叮啉)、钙拮抗剂、镇痛药;属中枢性呃逆者,多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麻醉药(利多卡因);若为神经精神性呃逆或其它混合性呃逆,可选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加用钙拮抗剂。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