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在我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目前仍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以致骨骼发生病变。维生素D缺乏还可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对小儿的健康危害较大。因此,应积极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是那些?1.日光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由皮肤合成内源性D3生成。冬季日照时间短、紫外线弱,所以冬春季,缺乏户外活动,城市居住者佝偻病的发病率高。
2.维生素D摄入不足
母乳和牛乳含维生素D的量均较少,不能满足需要,若不晒太阳或不补充鱼肝油、蛋黄、肝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就易患佝偻病。
3.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
食物中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母乳钙磷比例适宜(2:1),钙的吸收率较高,而牛乳钙磷含量虽高于人乳,但钙磷比例不当(1.2:1),钙的吸收率较低,故人工喂养者更易发生佝偻病。
4.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
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大,佝偻病的发生率高,早产儿生长速度较足月儿快且体内储钙不足,最易发生佝偻病。2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户外活动增多,佝偻病的发病明显减少。
5.疾病或药物影响
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及钙磷的吸收和利用,肝、肾严重受损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1,25-(OH)2D3不足而引起佝偻病。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可加速维生素D的分解,使之失去活性;糖皮质激素能拮抗维生素D对钙的转运,都能导致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
预防及治疗
1.孕妇应经常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2.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钙的利用率较高,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佝偻病较少。不能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可用配方奶粉喂养。
3.多食其他含钙丰富的食品,有乳糖不耐或牛奶过敏(β-乳球蛋白为致敏原)的患儿为防止缺钙,应多摄入海产品、含草酸少的蔬菜等,必要时适当补充含钙制剂。
4.多晒太阳是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改善骨质代谢和预防佝偻病的最简单、有效、廉价的措施,要让小儿平均每天的户外时间不要低于1个小时。夏天不要暴晒,可早晚到户外活动或在树荫下活动。6个月以内小婴儿不要直接阳光照射以免皮肤损伤。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微信号:VIPshiliao
5.12个月以下的婴儿,无论喂养方式如何,补充400IU/d(10μg)剂量的维生素D可足以预防佝偻病。12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通过饮食和/或营养素补充剂来达到维生素D的需求,至少600IU/d(15μg)。
6.治疗 维生素D最小剂量为2000IU/d(50μg)至少持续3个月;钙500mg/d,无论是饮食摄入还是使用补充剂,应和维生素D常规联用。
注:*摘自《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预防与管理全球共识建议》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