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要不要吃药:之一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黄色的胆红素积聚于皮肤、黏膜时产生的皮肤或者其他器官黄染。胆红素是红细胞死亡后的降解产物,(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糖醛酸结合后,生成了水溶性的胆红素,后者进入胆囊,随胆汁一起,最后再分别从大便和小便中排出。)通常是无害的,生理性的黄疸可见于90%的新生儿,大多在出生后一天出现,三至六天达到高峰后下降,约二至三周左右消失。

但当某些疾病或损伤、感染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时,就会出现病理性黄疸,这种黄疸往往生成过快、程度过重、不易消退,严重的情况下(主要是生后1周内)胆红素可穿过血脑屏障,造成脑损害,此时称为核黄疸。

新生儿黄疸需要治疗吗?

生理性黄疸即是正常的,不需要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才需要干预的。

如何分辨黄疸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呢?

虽然绝大部分宝宝都是正常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宝宝因为先天性疾病、溶血、感染等属于需要干涉的病理性黄疸。我们需要留意宝宝是否有以下情况:

1、宝宝在出生24小时内就出现了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或者表现为黄疸退而复现。

2、大便陶土样白色(胆道闭锁);

3、除皮肤黄染外,宝宝还可以表现为吸吮无力、反应低下、呕吐或者嗜睡(出生24小时内有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抑制期是正常的,超过24小时后应该每次睡眠时间不超过4-5小时);

4、黄疸值在25mg/dl以上,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

5、黄疸值突然急速升高。

当然以上情况也是要结合各个方面来看的,如果有这些情况就需要注意是否为病理性黄疸了。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有:先天性代谢酶和红细胞遗传性缺陷、ABO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胆道梗阻、肝炎、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巨细胞包涵体病、宫内感染等。也就是说宝宝确实有问题,才会出现病理性黄疸。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