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安医院贴治传承六十年

我国运用贴膏治病的方法由来已久,而“三伏贴”目前可查的文字记录就是清代张璐编撰的《张氏医通》。《张氏医通》中提到“三伏贴”采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共为末,入麝香,以生姜水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冷哮。”后人根据这一疗法,用于防治冬天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疾病。《内经》中说春夏养其阳,秋冬养其阴。就是冬病夏治的依据。而“三伏贴”之所以能达到防治冬病的目的,是因为伏天人体毛孔张开,在相应穴位贴敷膏药,药物能很好地渗透皮肤,通过刺激穴位和舒通经络,起到固本扶阳和祛除病邪的作用。 从1961年开始,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张宗文开始用“瘢痕灸”为一些哮喘病人治疗,这种疗法针对咳喘病的治疗效果不错,但是病人也比较痛苦,因为“拔”出寒毒时,皮肤会起疱、化脓,进而在皮肤上留下瘢痕。 为了能让病人减轻痛苦,张宗文根据中医经典潜心摸索,于1965年的夏伏季节,试着用贴膏为十位咳喘病人治病,病人都反映效果不错,在冬季时咳喘症状有所减轻。   1966年夏季,公安医院中医科正式使用改良后的“咳喘膏”为近百人治疗慢性咳喘病,很快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随后,要求就治此种方法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到1983年伏天,预约挂号的患者达到了万人次,大约每天就要贴治千人次。 每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前来公安医院预约贴“咳喘膏”的患者都有增无减。1970年,应天津市卫生局的要求,公安医院提交了《中药贴治500例慢性气管炎疗效观察》的科研材料,被市卫生局列入科研计划。1971年3月,根据天津市“攻克老年慢性气管炎工作会议”精神,公安医院成立了慢性气管炎科。6月,公安医院工作人员代表天津市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工作会议,《“咳喘膏”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被大会列为全国18个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为了更好地发挥“咳喘膏”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公安医院中医科、慢性气管炎科的全体医生继续研制和改良“三伏贴”。最初,“咳喘膏”的药剂主要针对的是寒型咳喘病。新中国成立后,公安医院研制出了“咳喘膏2号”,专门针对热型咳喘病,经过临床使用,疗效也不错。后来,针对不同病情,又相继增加了几种剂型。 天津公安医院中医科 电话:23142744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