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期发热”效佳!

郅某某,女,25岁,学生,2020年3月21日网上就诊。 3月19日因月经第一天感受风寒出现发热,白天不发热,晚上发热,最高体温39℃。经血常规、胸部CT检查排除新冠肺炎,口服连花清瘟、阿莫西林治疗,疗效欠佳,随就诊中医。就诊时症见:晚上发热,发热时怕冷,白天不热;早上口苦;不欲饮食;浑身无力,二便正常。诊断少阳经病,给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24g姜半夏12g党参12g甘草6g黄芩9g生姜9g大枣9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石膏60g桂枝9g赤芍9g桃仁9g茯苓9g丹皮9g,三剂,日一剂,早晚温服。 服一剂,体温即正常,浑身无力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三剂药服完,未见反复,痊愈,病人自喜:终于见识中医完胜西医。 按:“经期发热”,属于中医的“热入血室”范畴,最早记载于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热入血室”见于《伤寒论》第143、144、145及216条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第1~4条。经过历代中医学医家的讨论和完善,现特指“妇女经期、产后或施行人流,引产术后等,在血室(子宫)空虚之际,感受外邪所致病者。主证见下腹部或胸胁下硬满,发热恶寒,重则可有白天神志清醒,夜晚则胡言乱语,神志异常等,为预防出现神志症状,故加入桂枝茯苓丸。 “热入血室”现多认为属于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子宫体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盆腔腹膜炎)和产褥感染的范畴,常发生在宫腔操作术后和产后,按照“热入血室”理论治疗经期感冒、经期神志异常、产后发热、产褥期精神病、产后阴道血肿、流产后眩晕等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