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源于清朝的中医疗法,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即“三伏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敷贴的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辛温的外用药材,如生姜、白芥子、麝香、细辛,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敷贴于特定的身体穴位上,可防治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秋冬易发作的疾病。 三伏贴属于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今年夏季“冬病夏治三伏贴”时间:

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即头伏10天,中伏20天,末伏10天。

头伏: 7月13日—7月22日

中伏前10天: 7月23日—8月1日

中伏后10天: 8月2日—8月11日

末伏: 8月12日—8月21日

三伏贴什么时候贴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三伏贴适应人群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疼痛、肩周炎等风寒湿邪引起的骨病疼痛及抗病能力较低的易感人群;小儿免疫能力低下,频发感冒、肺炎、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等儿童患者。

敷贴禁忌

1、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2、不要让自己受凉,贴敷完毕后用湿毛巾擦去中药药渣即可,注意休息。

3、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及冷饮、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小北提示

敷贴不容易揭下时,请用温毛巾湿敷后揭下。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