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塞如何鉴别诊治之一
小儿急性鼻炎小儿急性鼻炎一般是由“感冒”、“伤风”引起,系由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鼻黏膜炎症,常可延及鼻窦或鼻咽部,传染性强。在秋冬或冬春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时易发病。尤其是疲劳,作息时间紊乱,体弱,偏食,营养不平衡,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更易发生。病程一般7—10天。
临床表现 发病时小儿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多有高热,甚至惊厥,常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自觉鼻腔干燥,继之出现鼻塞,夜间较重。喷嚏,1—3个/次;鼻涕增多,初为水样,后变为黏脓性。
初期鼻黏膜广泛充血、干燥,以后鼻黏膜肿胀,鼻道内有水样或黏液样、黏脓样分泌物。咽部也可充血。
诊断 根据病史和鼻部检查确诊不难,但要注意与其他传染病的前期症状相鉴别。
治疗 ①全身治疗:多饮水,食物清淡,注意休息;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金刚烷胺等;当体温>38.5℃可用美林、泰诺林等解热镇痛药;如伴有严重细菌感染时,应及时使用抗生素类药物;给予中药制剂如辛芩颗粒、德众鼻炎片。②局部治疗:改善鼻腔通气,以利引流。0.5%麻黄素液滴鼻(不宜>7天),德众鼻炎滴剂1喷/鼻,2次/日(不宜>7天)。
在冬春多发季节,可用姜糖大枣汤(生姜10g,大枣10g,红糖70g)水煎服,以达到预防的目的。小儿患急性鼻炎后避免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以防脓涕进入鼻窦及耳咽管继发鼻窦炎及中耳炎。小儿抵抗力差,急性鼻炎时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应注意保暖和加强观察。
小儿过敏性鼻炎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吸入外界过敏性抗原而引起的一种慢性鼻黏膜充血的疾病。变应原是诱发本病的直接原因,患儿多为易感个体,即特应性体质。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有植物花粉、尘螨、屋尘、真菌、动物皮屑、羽绒等;食物性变应原包括牛奶、鱼虾、鸡蛋、水果等。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涕倒流、夜间突然咳嗽等。与感冒不同的是,过敏性鼻炎一般是在气候改变、早上起床或空气中有粉尘时发作,发作一般只持续10—20分钟,一天之中可能间歇出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病持续数周,季节一过则症状缓解,不治而愈。次年可于相同季节再次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症状较轻,发作时间不定,常在打扫房间、整理被褥、闻到霉味、接触宠物时发作。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做如下检查:①一般检查:鼻塞,鼻黏膜水肿、苍白,鼻腔内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鼻甲肿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②特殊检查:主要是过敏原皮肤试验。
治疗 ①避开过敏原。②药物治疗:由于服用简便,效果明显,是治疗本病的首选。a.抗组胺药:氯雷他定口服;b.减充血剂,0.5%麻黄素液滴鼻(不宜>7天);c.肾上腺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气雾剂喷鼻(>2岁应用)。③特异性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