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可简单理解为静脉功能不全后的一种表现,可由静脉瓣膜(可理解为血管内的门,门关好了,血液即不会倒流回下肢)关闭不全引起,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导致静脉血流倒流回下肢,增加下肢静脉压力,使浅静脉扩张;其次,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静脉迂曲、扩张;再次,可继发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深静脉阻塞)后,为了血液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最后,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亦可增加静脉压力而增加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可能。
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多在久站或久坐不动、长时行走后感觉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长期静脉淤血可导致肢体皮肤出现营养性改变,如皮肤瘙痒、脱屑、色素沉着(变黑)等,甚至形成湿疹及反复不愈溃疡。病程中,可并发浅静脉破裂出血及血栓性浅静脉炎(即曲张静脉突然疼痛、皮肤发红、皮下可摸到硬条状物)。
若要全面了解病情,则需进一步进行详细体格检查,了解静脉瓣膜功能情况及深静脉通畅情况,必要时需进行静脉血管超声或静脉造影检查,如有足靴区溃疡或重度皮炎,需要特别注意穿支静脉(连接深、浅静脉的血管)有无受累。
治疗
1、压力袜治疗
压力袜可起到限制或延缓静脉曲张进展、改善下肢静脉回流的作用,也适用于妊娠期内、年龄过高、继发于动静脉瘘等的静脉曲张的患者。
2、手术治疗
(1)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以高位结扎抽脱为主。
(2)大隐静脉功能不全而交通支及深静脉正常者,可作高位结扎,切断大隐静脉及其属支。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兼有穿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者,除作上述手术外,尚应将不正常的交通支分别结扎和切断。
(4)若为小隐静脉(于小腿后侧走行)汇入腘静脉处返流者,可将其入口段结扎切除,远侧段行剥脱术或注射硬化剂。
3、微创治疗
传统手术存在手术切口多、有创伤、需时间恢复、影响美观等缺点,因此,十余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治创伤小的新方法,比如:硬化剂、激光闭合、射频消融、冷光源透光旋切、微波治疗、及导管电凝等,为患者提供更多贴合个体化诉求的选择。
(1)注射硬化剂
原理:硬化剂与静脉内皮接触,导致血管内局部炎性粘连,使充盈的静脉闭塞。
常用硬化剂:聚桂醇。
适用于:范围较小的局限性静脉曲张或术后遗留的部分曲张静脉,或术后局部复发者,适用硬化剂注射疗法。
(2)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原理:激光纤维置入浅静脉主干腔内,末端接触静脉壁及血液,产生光热作用,一方面引起静脉内壁损伤,结构破坏,另一方面引起局部血栓形成,从而导致静脉纤维化以及血栓栓塞,进而导致静脉闭合。
适用情况:使用与轻中度曲张,对于严重静脉曲张效果欠佳(有学者建议以静脉曲张直径8mm为界)
预防
1.此病有遗传倾向,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因此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应勤于运动,增强体质,有助于防治。
2.肥胖的人应该减肥,肥胖虽不是直接原因,但过重的分量压在腿上可能会造成腿部静脉回流不畅,使静脉扩张加重。
3.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套。
4.妇女经期和孕期等特殊时期要给腿部特殊的照顾,多休息,经常按摩腿部,帮助血液循环,避免静脉曲张。
5.戒烟,因吸烟能使血液黏滞度改变,血液变黏稠,易淤积。口服避孕药也有类似作用,应尽力少服用。
6.抬高腿部和穿弹力袜:抬高双腿使体位改变,帮助静脉血液回流。弹力袜要选择弹性较高的袜子(医用),在每日下床之前,将双腿举高慢慢套入。弹力袜的压力能改善且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7.每天坚持一定时间的行走,可以发挥小腿肌肉的“肌泵”作用,降低血液倒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