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

胎盘植入是产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危及母婴生命,其临床处理颇为棘手,而现有的治疗手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与弊端。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将其引入胎盘植入的产后治疗,开启了胎盘植入保守治疗的新篇章。

  胎盘植入是由于子宫底蜕膜原发性发育不良或者创伤性内膜缺陷,导致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甚至突破浆膜层侵及周围组织与脏器的一种异常胎盘附着,根据侵入深度,可分为粘连性胎盘、植入性胎盘和穿透性胎盘,相对前两种而言,穿透性胎盘的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关于胎盘植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可能与绒毛组织的滋养层细胞与蜕膜组织之间的微环境失调有关。任何可能导致子宫蜕膜发育缺陷及受损的因素,如子宫手术史、胎盘附着部位异常(前置胎盘)、高龄孕妇等均是胎盘植入的诱因。由于其可导致严重出血、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也是产妇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产科学者的研究热点。

  一、胎盘植入治疗现状

  目前,对于合并无法控制的大出血的胎盘植入,仍以切除子宫为主要治疗手段。而对于生命体征平稳、胎盘植入面积小且深度浅、无活动性大出血、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多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米非司酮、5-氟尿嘧啶以及中药(天花粉、生化汤)等,虽具有一定疗效,但普遍存在起效慢、疗程长、全身副作用大等问题。传统的保守性手术治疗主要有间断缝扎止血、局部楔形切除、宫腔填塞术(宫腔填塞纱条、球囊)、子宫压迫缝合术(B-Lynch缝合、Hayman缝合等)、盆腔动脉结扎、胎盘植入局部注射甲氨蝶呤等,但对于流产及经阴道分娩患者,以上治疗方法通常难以施行。近年开展的较为新颖的保守性手术治疗,如子宫动脉栓塞术、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宫腔镜下电切术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但由于费用较高,且属于侵入性治疗,患者接受度往往也较差。因此,对于适合保守治疗的胎盘植入患者,亟待寻求一种更简单、更安全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技术的兴起,为胎盘植入的非侵入性治疗带来了一线曙光。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