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三伏贴”



  穴位贴敷简介 

  冬病夏治穴位帖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通过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又称“三伏灸”、“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融会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三伏天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是调养人体阳气的最佳时机,“适时开穴”、中药贴敷有利于刺激穴位及药物渗透吸收,从而起到通络活血、止咳平喘、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使邪去而正安。“中药三伏贴敷疗法”是在三伏季节应用中药贴敷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能刺激穴位,使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因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故能保护脏腑,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疗效好,避免了打针吃药之苦,深受欢迎。  

  友情提示

  我院研制冬病夏治三伏贴多年,为了更好的服务“冬病”患者,我院将于7月2日至8月31日开展三伏天治未病、冬病夏治服务。精选地道药材,敷贴相关穴位,通经透络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胃病、风湿病等疾病疗效显著。莫失良机。

  注意事项

  1、三伏贴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最佳。但是也不必拘泥,整个伏天都可收到满意疗效。

  2、敷贴对象:2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

  3、禁忌人群:孕妇、1岁以下儿童、敷贴局部有破损者不宜敷贴;疾病发作期:如正在发烧,咳喘等。过敏性皮肤慎用。

  4、贴敷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忌食海鲜,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

  5、贴药后,部分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大多可以忍受。如果上述感觉特别剧烈,达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须及时取下药物,并用清水冲洗局部!

  2015年三伏贴敷时间:    

  伏前加强:7月2日(周四)—7月12日

  一 伏:7月13日(周一)—7月22日

  二 伏:7月23日(周四)—8月11日

  三 伏:8月12日(周三)—8月21日

  伏后加强:8月22日(周六)—8月31日

 地 址:滑县中医院门诊楼三楼针灸理疗科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