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的形成与系统治疗
黄褐斑的形成与系统治疗(最新)黄褐斑又称肝斑,常发于女性,在脸颊上大片成对出现,成因还不明确,处理起来也比较棘手而且不建议像其它色斑一样用激光治疗——这样只会让皮肤加重。专家认为黄褐斑可能是由于皮肤屏障损伤导致的,推荐采用氨甲环酸(妥塞敏)保守治疗,并且建议女性避免化妆和过于用力摩擦皮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黄褐斑的发生原因
薇琳医美进行了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981个病例,发现多种因素和黄褐斑有关:
(一)紫外线(85.2%)
(二)皮肤类型(49.9%)
(三)遗传(30.4%)
(四)化妆品使用不当(29.4%)
(五)外用糖皮质激素(14.9%)
(六) 睡眠(12.2%)
(七)口服避孕药(7.3%)
(八)系统性疾病(甲状腺病2.5%、妇科疾病11.8%、肝脏病2.4%)
二、发病机制与四方面相关:
(一)皮肤屏障受损
(二)炎症反应
(三)色素代谢障碍(黑色素分泌增多)
(四)血管功能异常
这些论点佐证了前人的一些事实和猜测:
1、氨甲环酸,果酸换肤治疗黄褐斑有效的事实;
2、血色素在色素沉着中的作用。
对84例黄褐斑患者的TEWL值进行了测试,发现黄褐斑患者的TEWL值显著上升,病理研究发现,黄褐斑患者的角质层层数显著减少(9.4层),正常皮肤为18层。这证实黄褐斑与屏障受损显著相关。相关的免疫学研究再次确认了这一结论。
病理研究还显示,黄褐斑患者真皮浅层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及毛细血管扩张。途径很可能是:
△ 皮肤屏障受损,导致IL-1α(白介素-1α)、TNF-α、GM-CSF,IL-6等因子增多,激活炎症细胞,进而激活黑色素细胞,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
△ 紫外线作为诱发因素,促进黑色素生成增多。
△ 血管变化:黄褐斑真皮层血管数量及管径比正常皮肤增加,而且CD34(细胞表面磷酸化糖蛋白3)、VEGF(血管内皮生长素)表达增加,提示血管因素参与了黄褐斑发病。
△ 血液淤积(以及红细胞溢出死亡),造成的含铁血黄素加重色斑。
调查表明干性皮肤更易发黄褐斑
这是因为干性皮肤的特点,导致其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
△ 水分含量少:黑色素代谢障碍,不能及时将黑色均匀运送到表皮;
△ 皮脂缺乏:皮肤保湿功能弱,而且对曝光的防护作用弱,导致皮肤易受刺激,耐受度低(皮脂膜是重要的生化防晒屏障)
△ 角质层较薄:阻隔、防护能力弱,水分易流失,对外界刺激敏感,更容易发生轻微炎症,导致炎症后色素沉着。
使用玻片压片法可以很容易地鉴别黄褐斑属于哪一种型(这真是一种简单、聪明的方法!),方法如下:将玻片压到黄褐斑区,查看颜色:
M型:颜色完全没有变化,因为黑色素不会被压跑。
V型:颜色消褪,变成白色,因为受挤压,血液被压跑了。上图就是典型的V型。
M>V型:小部分消退红色,留下较大量黑褐色;
V>M型:大部分红色消退,留下少量黑褐色。
三、优化治疗。优化治疗的方案如下:
(一)系统用药:抑制炎症,改善血管脆性、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二)维生素C、E
(三)氨甲环酸
(四)谷胱甘肽
(五)局部用药:氢醌/复方氢醌、熊果苷等脱色剂,消除黑色素;
(六)美白护肤品
(七)中医中药治疗
(八)医学美容治疗
(九)果酸换肤
(十)左旋VC导入
(十一)激光:C6-1064低能量,大光斑
(十二)保护皮肤屏障:医用护肤品
四、预防黄褐斑的发生:
(一)防晒
(二)保护皮肤屏障,不要用错误的方法伤害皮肤
(三)注意日常补充维生素C、E等既能抑制黑色素,增强血管弹性。
(四)不要使用劣质的、对皮肤有伤害的化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