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蛋吧,肿瘤君!三位肿瘤院士总结了10条不得癌的建议,都是你能做到的!三
7坚决不吸烟吸烟与肺癌有关,同样也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患鼻咽癌,因为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当烟雾被吸入时,这些致癌物就可能附着在鼻咽部,经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癌变。
鼻咽癌的另一大诱发因素是感染EB病毒,该病毒可经唾液传播。在中国成年人中大约有90%以上都感染了EB病毒,但大部分是不会致病的,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小孩子身上EB病毒感染率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父母把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小宝宝就可能被感染。
曾益新院士提醒说,鼻咽癌的发病往往有家族遗传背景,如果家族中曾有人患过鼻咽癌,其他的家庭成员应早到医院进行血液EB病毒抗体检查、鼻咽纤维镜等检查。
生活在广东、广西等鼻咽癌高发区的人也应该早到医院筛查鼻咽癌,只要早期发现其治愈率非常高。
8别让不良生活诱发癌症
在孙院士看来,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宫颈糜烂等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前病变”,别以为它们不像肿瘤那样可怕就放松治疗,其实如果不及时处理,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非常容易发展为癌症。因此,如果已查出上述癌前病变,一定要早治疗。
还有就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孙院士自己就一点烟酒都不沾,他的这个良好习惯也影响着周围的朋友。“总之,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不利于防癌控癌。”
9随时锻炼
孙院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平日很少用车,尽量“以步代车”。
孙院士说,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
孙院士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会议上,他突然发现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失踪了”,找了半天才知道,他是利用会议间隙爬楼梯锻炼去了,“可见只要想锻炼,什么时候都可以。
10“没心没肺”,学会满足
在丰富的诊治经验后,孙燕院士也了解到一个个不同的患癌故事,但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