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谈到慢性胃炎很多人都把胃不好,老胃病与慢性胃炎联系在一起。那么究竟慢性胃炎是个什么样的定义呢?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但慢性胃炎这种叫法是个笼统的概念,过去诊断这种病,有根据医生判断得出的也有根据胃镜检查得出的,所以叫法诊断都比较混乱后来,随着胃镜的普及医生们达成共识强调胃镜活检为诊断胃炎的金标准。
糜烂、出血等情况可以通过胃镜检查肉眼至直接看出,因此可以把胃炎分为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等类型,因为这样的胃炎可以直接看出来,不需要做活检。但诊断是不是萎缩性胃炎,还需要做个病理活检,在显微镜下判断究竟是不是胃炎。然后最终给个诊断叫糜烂萎缩性胃炎。
按现在的标准可以把慢性胃炎分很多种,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这么多的种类,容易把老百姓给搞的云里雾里的,有什么不同吗?
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类: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目前这么分类主要是依据胃镜观察及活检对胃粘膜层的炎症做出的一种诊断。
慢性胃炎可以说是一种最常见的胃病,在医院做胃镜检查的人80-90%的人都能诊断慢性胃炎,但程度轻重不一。发病率这么高?其实主要慢性胃炎病程比较长,是好是坏,胃里什么辛辣刺激食物都要先从胃里过,每天胃要接触各种食物的刺激有点慢性浅表性胃炎一点都不奇怪,只要没有什么症状不需要太过紧张,但慢性胃中的一种叫萎缩性胃炎是需要关注的一种。
造成慢性胃炎的原因
造成胃粘膜层损伤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有以下几种: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因素、应激、食物、药物、酒精、胆汁反流等各种因素。
有什么症状?
大多数慢性胃炎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小部分有一些常见的胃病的症状比如:胃灼热、上腹痛、烧心、嗳气、打嗝、腹胀、早饱、食欲差等症状,且轻重不一,对生活影响程度也不同。
以萎缩性胃炎为例,我们无法通过症状来判断萎缩性胃炎严重性,其病变程度本身是一种内镜评估的分级,与症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所见和病理结果并不成正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能患有较严重的萎缩性胃炎;相反,有显著不适症状者未必会有胃粘膜萎缩。要判断胃炎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发展成胃癌的高危倾向都没办法通过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唯一的办法是通过胃镜检查来准确判断。
诊断慢性胃炎一定要做胃镜吗?
由于过去胃镜检查的难受更很多人带来心理上的畏惧,希望改做B超或者CT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胃炎本身就是一种局限在胃粘膜上的病变,本身胃粘膜就才几毫米,做CT和彩超无法看到,再者就是胃镜是通过胃腔内直接对胃粘膜进行观察,还可以取一小块活检进行化验,所以胃镜是诊断胃炎的最准确手段。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处于各种原因还是很多人不愿意做胃镜,此时这部分人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性进行治疗,对于病情无法准确评估,属于经验性治疗有一定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