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角膜塑形验配成功率的几个要素
角膜塑形是比较复杂的视光学技术,在发达国家,做角膜塑形验配和做角膜激光手术的难度是等同甚至更高。本博谈谈提高角膜塑形验配成功率的一些经验。
一、准确检查和测量:其中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的测量尤其重要。使用曲率计、地形图时要注意顾客的头是否放到了合适的位置,眼睛是否按要求注视。让顾客自然眨眼,避免泪液堆积在下方。一般说来,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的测量值差异不应该大,如果,出现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数值差异较大时,则说明可能某项测量错误。这是要重新测量过。
二、筛选标准: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角膜塑形。我们发现很多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筛选造成后期塑形不成功。常见的是角膜曲率过平,而降幅较大的情况。如角膜曲率平K40.00D,要做500度近视的情况.
三、按光度高低选择第一片试戴片:按本博的经验:
1)如角膜散光小(100度顺规角膜散光以内时)
如200度以内近视,最后的镜片定位弧该与角膜曲率测量值平坦K一致,甚至稍紧一些;
如200~400度的近视最后的镜片定位弧该与角膜曲率测量值平坦K一致;
如400~600度的近视最后的镜片定位弧该比角膜曲率测量值平坦K更平坦0.5D左右;
2)如角膜散光大(100~175度顺规角膜散光时),为了避免上下方12点、6点方位配适偏松,定位弧可稍微收紧0.25~0.5。
3)更大的角膜散光(顺规散光超过175度)则需要定制双托力克面的角膜塑形镜了。
要注意,我们平时都怕配适“紧”。但遇到散光时却很难判断“收紧多少合适”,或者“这样的紧度合适吗”,此时可以参照活动度,因为顺规散光配适造成上下方12点、6点方位镜片容易翘起,配适相对松,泪液交换比较好,所以在稍偏紧配适情况下,镜片的活动度仍然会好一些。因而,如果镜片活动度好,则散光可以采取“稍偏紧配适”来增加镜片的稳定性。
所以按这个原则,我们平时可以从订单就能看出是否这个订单是否合理:如果角膜曲率测量值平坦K与定片的定位弧差别太大,则有可能某环节操作错误了;在相对大散光的情况下,订单的定位弧可以稍紧于角膜曲率平坦K值;如度数高的近视,订单的定位弧则应该稍松于角膜曲率平坦K值。
四、评估:尤其要注意反转弧360度均匀分布,与定位弧的边界分界清晰。这样的配适容易获得良好定位和效果。
五、最后,要注意顾客的操作使用因素。
我们遇到一个顾客,配戴后复诊,无特别主诉,但发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镜片配适显得稍微偏紧。此时,验光师第一反映就是“是否给紧了?要调片”,结果多次调片后还是最处给的镜片最合适的结论!但为什么会出现上皮脱落的情况呢?原来顾客取镜时没有确认镜片活动就使用吸棒“硬拔镜片”,导致角膜上皮损伤。我们让顾客取镜时先滴润眼液,眼球转动几圈,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睑后再取镜,这样,症状体征就解除了。
所以我们也要多询问和观察顾客的操作过程,戴镜取镜是否规范,镜片是否完整等配适以外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