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科普文章

矮小症常识以及占比



也称为侏儒症,是一组因遗传或疾病因素导致的生长发育障性疾病。 儿童矮身材是指儿童身高在相似生活环境下,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或身高每年增长低于4~5cm这种情况的发生。 矮小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儿科疾病,它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分为正常生长变异和病理性身材矮小两类;正常生长变异包括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延迟、特发性身材矮小、小于胎龄儿等。病理性矮小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营养不良、糖皮质激素治疗、胃肠道疾病、性早熟、Turner综合征、其他慢性疾病等。在这些情况中内分泌系统疾病的生长激素缺乏性的矮小症在临床中是最为常见的,它的发病率大约在20/10万~25/10万之间,多见于男性患者,男女比例大约为3~4:1。在临床上是可以主要根据患者的外观分为身材不相称的侏儒症:主要表现为身体四肢与躯干不成比例;身材相称的侏儒症:身材比例同正常人群相似,成比例的变小。 矮小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具备表现为身材矮小,脖子和躯干短,四肢缩短,但手和脚大小同正常人无二,胸部呈圆筒状,上嘴唇有裂口。腭裂生长激素缺乏症表现为青少年时期性发育迟缓或无性发育,出生时一般身长正常,多数在2~4岁后才被察觉,体态匀称,身材比例停留在儿童时期,骨龄延迟,至少3年以上,智力发育正常,性器官不发育或第二性征缺乏等。 对于矮小症的治疗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以药物激素治疗、心理辅导、原发病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为患者注射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同化激素、性激素等。 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和家属时刻注意患者的心情,因为这会影响患者生长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对患者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当患者出现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自卑等心理时都应及时进行疏导、开解,帮助其建立对疾病正确的认识,保持积极的心态。 根据调查发现,97%的矮小青少年家长不知道孩子个子矮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误认为是孩子晚长或遗传因素:只有1.6%的家长知道有患疾病可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缺乏医学常识的家长占41.9%;不认为矮小是病,以后会长高的占32.3%;知道矮小可以治疗,但药物费用太高无法承担的占29%;相信补钙增高广告,给孩子买增高或保健药物的占16.1%;不重视孩子身高,没有定期给孩子检查的占12.9%;不知道孩子各年龄段平均身高值的家长占56.9%。 记者从今日举行的“中国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传播行动”上获悉: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所有矮小人口中,4~15岁的需要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目前,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疗的患者不到3万名。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