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厂爆出配料双标,冰淇淋还能放心吃吗?

冰淇淋是很多小孩的最爱,现在市面上大多数冰淇淋都是“奶味”的,从一块钱的到66块的,价位也相差较大。 到底值不值?对于高价冰淇淋,大家对于其品质也有所要求。 最近,一博主爆出:和路雪(联合利华)旗下的“梦龙”国内外用料不一致,欧洲地区使用奶粉制作,而国内的冰淇淋却添加大比例植物油,只有少量奶粉,只能称为“植脂型冰淇淋”。 图源:微博截图 根据国标GB/T 31114-2014《冷冻饮品冰淇淋》:植脂型冰淇淋是指冰淇淋主体部分乳脂质量分数低于2.2%的冰淇淋。全乳脂冰淇淋则要求乳脂含量为8%以上,半乳脂为2.2%以上。 首先,冰淇淋≠雪糕 国家标准对这两种产品进行了定义,冰淇淋执行的是《GB/T31114》标准,而雪糕执行的是《GB/T31119》标准。两种类别的区别首先体现在,两者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同:国家标准规定冰淇淋脂肪含量≥5%,蛋白质含量≥2.2%;雪糕的脂肪含量≥1%,蛋白质含量≥0.4%。也就是说,冰淇淋的要求要更高一些,要求了产品中的“奶”,雪糕只要冰凉消暑就行了。 此次被爆料的品牌冰淇淋是属于“冰淇淋”品类的,外面的巧克力脆皮确实是使用天然的可可,但内里配料却引发质疑。 图片 图源:本次爆料博主@游戏打折情报 植物油≠植物奶油 不管是全乳脂、半乳脂还是植脂型冰淇淋,脂肪含量都有要求。牛奶少了,乳脂就不够,为保证冰淇淋的脂肪含量,会添加植物油代替乳脂。 图片 图源:《GB/T 31114-2014冷冻饮品冰淇淋》 植物油放到冰淇淋里你可能对它有点陌生,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等这些都属于植物油,也就是我们日常炒菜会用到的。被质疑的冰淇淋使用的是植物油,这里还有一个容易误会的是,是植物油而不是植物奶油,植物油是可以用来做成植物奶油的成分之一。 植物油≠氢化植物油≠反式脂肪 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现液态,动物油(除鱼油外)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常温下为固态或半固态。植物油中的不饱和键通过催化加氢过程增加饱和度,就可以达到类似动物油的状态,得到的产物就是氢化植物油。 图片 图源:www.yihu.com 氢化植物油出现后,由于其价格低廉,制作成植物奶油结构稳定,被大量使用在各类加工食品中。但是人人诟病的氢化植物油可没有那么“物美价廉”,在植物油的氢化还原过程中会有副反应发生:一部分不饱和脂肪酸失去天然的顺式结构,形成反式双键,得到反式不饱和脂肪。 有研究显示,反式脂肪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如果每天摄入反式脂肪5g,心脏病的发病率会增加25%。若孕妇食用大量反式脂肪,容易通过胎盘转运给婴儿,影响胎儿及婴儿的生长发育。 我国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年版)》中建议我国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膳食中来自于食品工业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的最高限量应<总能量的1%。2020年6月215日实施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规定:儿童零食所使用的油脂不应含有反式脂肪酸。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将在2023年之前彻底清除全球食品供应链中的反式脂肪酸。 动物奶油≠动物油脂 动物奶油是从全脂奶中分离得到的,脂肪含量在30%~38%,与植物奶油相比,动物奶油的水分含量多,油脂少,营养价值成分高。 动物油则是指动物的脂肪,主要来源于猪、牛、鱼等,动物奶油属于动物油的一种。动物油脂(除鱼油外)除了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之外,还含有胆固醇。 那动物奶油比植物奶油更好吗?理论上来说是的,但是不管是动物奶油还是植物奶油,脂肪含量都较高,不建议儿童经常食用。 再说回冰淇淋的事,有人说“我也不是非得从冰淇淋里摄入牛奶,好吃就行”。除了含奶量的争议,还一个让人犹豫要不要给孩子吃冰淇淋的原因就是,其中含有大量的糖。 以市面上的某款冰淇淋为例,一支75g冰淇淋就含有14g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含量×70%就能算出大致的糖含量),孩子吃了一个冰淇淋后再吃点别的含糖的零食,一天的糖摄入很容易就超标了。 图片 图源:作者拍摄 怎样挑选冰淇淋? 1 避开这些标签 代可可脂:由月桂酸系(棕仁油等)或非月桂酸系(大豆油等)油脂通过氢化或选择性氢化加工得到。由于成本低,熔点范围广,制作成成品性状稳定,代可可脂在市面上广泛应用。与天然可可脂不同,代可可脂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在口感上也与天然的相差甚远。 植脂末:以氢化植物油、酪蛋白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粉末状添加剂。常添加在奶茶、饼干、面包等产品中。 人造黄油:天然黄油是从牛奶或奶油中提取的固体油脂,而人造黄油则主要由大豆油和其他油脂经过氢化或结晶化形成。只要氢化,就存在着氢化不完全的问题,就面临反式脂肪酸的风险。 2 选择优质配料 在购买冰淇淋时,尽量挑选配料表第一位为生牛乳或牛乳、奶粉的,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糖含量较低的。 如果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