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的那些事儿

HPV,全名“Human papillomavirus”,中文名“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嗜上皮组织的无包膜双链环状DNA病毒。紫外线、加热(55-60℃)及大部分消毒剂可以使其灭活,但对酒精不敏感。 HPV具有高度的嗜上皮特点,可感染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目前发现HPV有200多种型别,根据致癌潜力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持续性感染可引起宫颈、阴道、外阴、肛门、阴茎、头颈等部位的癌前病变及癌;低危型包括HPV-6、11等,主要引起皮肤疣、肛门-生殖器疣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等疾病。 HPV的传播途径包括: ①性接触传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②密切接触传播——主要是皮肤黏膜接触; ③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感染者的污染物; ④母婴传播——可能会,但不常见。 HPV感染的高危因素: ①中国女性HPV感染高峰年龄为17-24岁和40-44岁; ②生物学因素:同时感染其他病原微生物,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沙眼衣原体、奈瑟菌等; ③行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生活过早、多性伴、口腔生殖器接触、吸烟等。 HPV感染在人群中很常见,80%的女性在一生中感染过HPV。30岁以下女性的HPV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90%以上的感染者在2年内通过自身免疫力可以自然清除HPV。少数女性会持续或反复感染高危型HPV,经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会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这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通过宫颈细胞学及HPV检测可以筛查宫颈病变,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尤其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当前已在全球和我国上市的HPV疫苗有三种: ①二价HPV疫苗:针对HPV-16、18,可预防70%的宫颈癌,我国适用年龄为9-45岁,接种方案为第0、1、6个月; ②四价HPV疫苗:针对HPV-6、11、16、18,可预防70%的宫颈癌和90%的生殖器疣,我国适用年龄为20-45岁,接种方案为第0、2、6个月; ③九价HPV疫苗:针对HPV-6、11、16、18、31、33、45、52、58,可预防92%的宫颈癌和90%的生殖器疣,我国适用年龄为16-26岁,接种方案为第0、2、6个月。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