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

烧伤休克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是由于受伤局部有大量血浆液自毛细血管渗出至创面和组织间隙,造成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烧伤休克发生时间与烧伤严重程度关系密切。一般持续36~48h。小面积浅度烧伤不致影响有效循环血量,面积大而深者可急剧发生休克。其病理生理机制大概如下:1.血容量减少(1)最根本原因是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变,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促进了血浆样液体渗出,导致血容量锐减。致使渗出增加的直接因素是热损伤效应。(2)血管内渗透压的降低加重了血浆成分的外渗,渗出到创面和组织间隙,或渗出后形成水泡。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由白蛋白形成,因为白蛋白的分子数最多,浓度也最高,每克的白蛋白可维系4mmHg(0.53KPa)的胶体渗透压,因而血浆白蛋白的降低肯定使胶渗降低。在渗出高峰期血浆蛋白可低于正常的50%,由于血浆蛋白的不断渗出,胶渗值不断降低,低胶渗又促进液体外渗,恶性循环的结果更趋血容量减少。提示胶体复苏的重要性。(3)电解质成分的丢失,主要是Na 的丢失,原因是严重烧伤后Na 伴随水分渗到组织间隙及创面,同时细胞膜上Na 和K 酶活力显著下降和细胞膜通透性增高,钠泵失灵导致Na 进入细胞内,K 自细胞内逸出。由于钠离子的丢失,而使血渗降低,为保持细胞内外和血管内外渗透压平衡,水分亦随之同步丢失。这一结果提示烧伤休克期补钠离子的重要性。(4)创面蒸发量增加。烧伤使正常皮肤功能障碍,水分蒸发大增。有报道暴露创面水分蒸发量的公式如下:蒸发量(ml/h)=(25ml 烧伤面积)?体表面积(m2)。水分的蒸发与创面的深度和残留水泡皮有关。同等的烧伤深度,儿童创面水蒸发量多与成人。一般认为,一个50%深度烧伤患者每天水蒸发量大约在2000~2500ml左右,若实施热风机治疗或卧悬浮床,每日水蒸发量还增加2000ml左右。2.微循环变化  烧伤使机体微循环的营养性血液灌流量大为减少,特别是a受体占优势的部位,如皮肤、粘膜、肾、胃、脾、肠的肠系膜上动脉供应区等。经动、静脉短路的血流量加多,造成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先发生代谢改变,继之发生器质性改变。此期,若抗休克措施未能及时有效,则疾病将持续发展。目前认为,微循环对于组织、细胞的血液灌流量的变化比动脉压的变化更为重要。应当既要注意动脉压的临床参考价值,又要更加注意到微循环的变化及其防治。在治疗中如重视微循环的改善,效果会有明显提高。3.微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微循环血液中的变化,是烧伤休克微循环变化最为严重的阶段,变化的重点是在微循环中瘀滞的血液。休克时出现白细胞变形力下降和毛细血管嵌塞,细静脉中白细胞附壁粘着,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以及微血栓形成等。它们引起微循环阻力增加,这在休克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成为休克微循环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4.机体其他方面的变化 烧伤如发生休克,组织血液灌流严重不足,全身各缺血器官的组织、细胞受损破坏时又能释放更多溶酶体酶类,进一步加重了组织细胞的损伤,将对体内重要脏器如脑、心、肺、肝、肾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