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胃炎中医怎么治疗
由于是慢性肠胃炎,久病多虚,同时脾病多虚,所以首先有脾虚的存在。脾虚,宜健脾,可用四君子汤类健脾益气;气虚下陷,出现脏器脱垂的可以补中益气汤补气升提;脾气虚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脾阳虚,见腹泻畏寒,四肢寒凉,可用理中丸温中健脾;脾虚及肾可用附子理中丸;脾肾阳虚引起腹泻甚至五更泻,可用四神丸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脾脏病多虚,故宜补,宜健,宜升,宜燥;胃肠腑病多实,宜通,宜降,宜泻。脾虚生湿,湿与寒、湿和热相合又当分利寒湿或湿热,或温散,或清化。寒湿困脾当温散寒湿,用胃苓汤;湿热中阻伤脾胃可用清中汤清热化湿;湿热下注大肠表现腹泻可用葛根芩连汤,表现便脓血的痢疾当用白头翁汤或芍药汤,皆可结合木香槟榔丸行气祛湿;脾虚寒湿致水肿、腹泻可用实脾散温运水湿。
除此之外,临床也可见胃阴亏虚,可用益胃汤滋养胃阴;肠燥便秘,当润肠通便,或益气润肠用黄芪汤,或温阳助运用济川煎,或滋阴通便用麻仁丸。
情绪问题引起的胃肠炎多实,但病久也可致虚,可以肝气乘脾引起腹痛则泻,泻后痛止,受情绪影响加重,可用痛泻要方,肝脾同调;肝郁克脾犯胃可引起肝胃不和表现不思饮食,腹胀痛,伴胁痛,可用柴胡舒肝,散疏肝理气。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燥津枯,肠失濡润而致便结,当润肺养阴通便。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下移小肠可有尿赤尿痛伴口腔糜烂,可用导赤散清心与小肠之火。
肺胃之气上逆致呕吐、呃逆的当用旋覆代赭汤类降逆止呕。
另外,“久病多瘀”,所以临床上慢性胃肠炎可适当结合活血化瘀的治法,这也是六腑“通法”治疗的体现。
胃肠疾病“三分治,气分养”,所以平时除了服药以外,保暖防寒,饮食调护,调畅情志,适度运动促进肠胃动力这类的养生调护也非常重要的。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