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减肥挂什么科

肥胖是由于过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多种原因导致的体内膏脂堆积过多、体重超过一定的范围;或伴有头晕,乏力,神疲懒言、少动气短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肥胖是多种其他疾病发生的基础,在西医来说,它是一种代谢病,主要涉及西医中的单纯性(体质性)肥胖、代谢综合症等疾病;其他具有明确病因的继发性肥胖,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对于无症状的二型糖尿病,若肥胖者可参考本病辨证治疗。

顾名思义,肥胖根据发病的机理、概念,可以看中医的内分泌科门诊;或者是中医内科门诊,或者是可以看中医科的针灸门诊,或者是单独的针灸门诊行穴位埋线减肥治疗。

中医认为,肥胖的病因与饮食、年龄、先天禀赋、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相关,胃强脾弱之人在病因作用下酿生痰湿;导致气机运行不畅,血液瘀滞,郁遏生热导致肥胖及相应的病理变化。

治疗的原则是补虚泄实。虚则补之,多用益气健脾,病及于肾则当益气补肾;实则泻之,常用清胃降浊或祛湿化痰法,并结合消导通腑,行气利水,行气化瘀或痰瘀同治等以消除膏脂、痰浊、水湿、瘀血及郁热;虚实夹杂当补虚泻实并举。

中医中药药治疗,可以分为:

1.胃热火郁证。当清胃泻火,佐以消导,白虎汤和小承气汤加减。

2.痰湿内盛。化痰利湿,理气消脂,导痰汤和四苓散加减。

3.气郁血瘀证。理气解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4.脾虚不运证。健脾益气,渗利水湿,参苓白术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

5.脾肾阳虚证。补益脾肾,温阳化气,真武汤和苓桂术甘汤加减。

本病重在预防,应从儿童时候开始,应注意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忌食肥甘厚味,辛香燥烈等高热量饮食,宜清淡、低脂、低盐;长期坚持有规律的运动,包括走路、跑步、游泳、打球、登山;打太极拳等。

久胖者,降低体重较难中,终见胸痹、消渴、眩晕、水肿等多种病症。

需终身坚持非药物治疗,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治疗肥胖的根本,持之以恒;坚持天天运动,饮食控制,同步治疗。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