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湿有哪些技术方法

风湿类疾病在中学主要对应经络,肢体病症为主,经络肢体疾病在生理上,以通为顺,而保证通的前提是经络顺畅和气血充足,若经络受邪,痹阻不通或脏腑气血受伤,脉络失养均可导致疾病发生,所以其病机不外不通与不荣两种。若疾病日久,病邪入里,耗伤气血,损及脏腑,常表现痰瘀互结,五脏阴阳气血亏虚,之虚实夹杂症,中医治疗主要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分期基础上的具体辨证论治。

风湿性疾病的活动期,大多从热毒、湿热、寒湿、瘀热、虚热论治、缓解期从虚(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痰瘀论治。

中医药在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西药的毒副作用,减少激素用量,改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很好疗效。

中医临证注意辨病位用药,根据病位不同,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桑枝、秦艽以通经活络,祛风胜湿。下肢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引药下行。累及颈项,出现颈项僵硬不适,可用葛根、伸筋草、桂枝、舒筋通络、祛风止痛。腰部受限,可选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蔗虫以补肾强腰、化瘀止痛。两膝关节肿痛有积液,可选用土茯苓、薏苡仁、天仙藤清热去湿,消肿止痛。

另外,注重内外动静结合,不能急慢性,在内服药同时,配合适当外治,内外结合。慢性病患者应局限于少数关节时,尤当结合外治,如煎汤熏洗,药物外敷、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疗法,综合运用,提高疗效。要动静结合,发作期,病情较重又有心脏受累者以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恢复期以动为主,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使经络气血流通,体质增强,利于恢复。最后是谨慎使用有毒药物,顽固性疼痛,常选用川乌、草乌、马钱子、雷公藤等毒性药物,往往能显效,但要注意炮制,要严格掌握用量,防止中毒,可加甘草同煎,注意药后反应。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