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解释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在中医上可归属于淋证的范畴。中医的淋证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通,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根据淋证的临床表现,类似于西医学中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性前列腺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综合征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凡是具有中医淋证特征者均可以参照淋证的内容进行辨证论治,淋证的病因可归结于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者是劳伤久病四个方面。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的气化不利。诊断的依据一般是小便频数,淋沥涩痛,小腹拘急、隐痛。另外,各种淋证的主症是诊断淋证的主要依据,还需要根据各种淋证的不同临床表现特征,确定不同的淋证类型。其次是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再者,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疲劳,情志变化,不洁房事而诱发。
辨证上需要辨六种淋证的主证以及虚实。治疗方面,实则清利,虚则补益为基本原则。实证以膀胱湿热为主,治宜清热利湿;热灼血络为主者,凉血止血;砂石积聚,通淋排石;气滞不利,利气疏导;脾虚当健脾气;肾虚补虚益肾;虚实夹杂,当通补兼施。
辨治方面: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
相关推荐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