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胆汁综合征(胰腺恶性病变综合征,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综合征)

    胰胆汁综合征(Pancreas Bile Syndrome)亦称胰腺恶性病变综合征、胰头癌梗阻性黄疸综合征。1888年,由Bard和Pic首先描述本征,故又称Bard-Pic综合征。

  • 肝小静脉闭塞症(窦状隙梗阻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是指肝小叶静脉和肝小静脉支内皮肿胀、纤维化,从而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继而发生肝细胞萎缩、弥漫性肝纤维化,临床出现肝脏肿大、疼痛、腹水等,半数以上病人可以康复,20%的病人死于肝功能衰竭,少数病人发展为肝硬化门脉高

  • 紫绀-杵状指-肝病综合征(Fluckiger综合征)

    紫绀-杵状指-肝病综合征(Cynosis-Digital Elubbing -Hepatopathy Syndrome)。又名为Fluckiger综合征。于1984年首先由Fluckiger报道了肝硬化伴有紫绀和杵状的病例。我国1990年陆

  • 新生儿迁延性胆汁淤积性黄疸

    婴儿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因肝细胞损伤及(或)肝内、外胆管阻塞所致的婴儿胆汁排泌持久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即血直接胆红素>25.5µmol/L(1.5mg/dl),或直、总胆之比>20%]、肝脾肿大、肝功能异

  •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血管肿瘤,Weiss和Ensinger首次描述的是浅表或深部软组织内皮细胞肿瘤。肺部类似肿瘤原称为血管内皮细胞支气管肺泡瘤。最早在肝脏认为是转移性肿瘤,直至后来Ishak才发现为肝脏原发性的肿瘤。肿瘤生长

  • 脾脏转移性肿瘤(脾脏转移瘤)

    脾转移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不包括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脾脏转移性肿瘤大多数系癌转移,而Harmann等人认为肿瘤的直接侵犯不应包括在转移性脾肿瘤之内。但多数人倾向前者,因为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通常认为是上述3个方面。脾转移

  • 乏特壶腹周围癌

    乏特壶腹周围癌系指生长在乏特壶腹、十二指肠乳头、胆总管下端、十二指肠内侧壁癌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在癌肿较小时即可引起胆总管和主胰管的梗阻。病程进展缓慢,黄疸出现早,手术切除率60%左右,五年治愈率35%~40%。

  • 老年人酒精性肝病(老年酒精性肝病)

    长期的过度饮酒,通过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ic disease),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酒精性肝炎(alco

  • 奥迪括约肌功能异常(奥狄括约肌功能异常,奥狄氏括约肌异常,胆道口括约肌异常)

    奥迪括约肌功能异常(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是SO的异常收缩,胆汁或胰液经胰胆管汇合处(即SO)流出受阻的良性、非结石性梗阻。

  •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巴德-吉亚利综合症,巴-希二氏综合征,巴-希二氏综合征病,闭塞性肝静脉内肝静脉阻塞综合征膜炎)

    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肝静脉和邻近的下腔静脉狭窄闭塞,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产生肝大及疼痛、腹水、肝脏功能障碍等系列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