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还有哪些其他的命名?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1.概念: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

2.名称:各种教科书、参考书上把分泌性中耳炎冠以不同的名称,如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鼓室积水、胶耳等。不管是什么命名,都是分泌性中耳炎在不同时期、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命名。

3.病因: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鼓室需要和外界保持气压平衡,只有气压平衡才能保证听骨链正常震动,才能保证声音的正常传导。如果咽鼓管发生机械阻塞或功能障碍,会引起鼓室负压,使鼓室黏膜内的微血管扩张,液体渗出,在鼓室内形成积液。儿童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或鼻咽部肿瘤等,鼻咽部阻塞时间过长,均可直接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鼓室负压,这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分泌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窦炎,故可认为本病可能与细菌或病毒感染有关。咽鼓管功能性塌陷、气压变化也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4.症状:患者表现为听力下降,可能同时伴有耳鸣、耳痛。

5.体征:存在鼓膜内陷、中耳积液。

6.检查:纯音听阈、中耳分析示传导性耳聋,有气骨导间距。

7.鉴别诊断:应与鼓室硬化症、听骨链中断畸形相鉴别,这两种疾病都属于传导性耳聋;还应与蓝鼓膜相鉴别,蓝鼓膜的病变包括胆固醇肉芽种、血鼓室、颈静脉球体瘤;还应与脑脊液耳漏、鼻咽癌等疾病相鉴别。下图为分泌性中耳炎耳镜下所见的病变情况。

8.治疗:通过鼻腔滴药,促使咽鼓管口开放,如果效果不佳,可进行咽鼓管吹张鼓气、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可给予抗菌素,防止感染发生,应用类固醇激素可减少渗出。同时应进行原发疾病的治疗,可采取鼻腔疾病手术,腺样体刮除手术,鼻咽癌放疗等。如果患者已发展到粘连性中耳炎,应放弃外科治疗,可帮助患者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