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及家属如何面对癌症

癌症长期以来都是国人最为恐惧的疾病,用“谈癌色变”来形容绝不为过,究其原因在于该类疾病治愈率低、致死率高,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一大疾病,据全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全国恶性肿瘤年发病率已经达到235.23/10万,全国每分钟有6人确诊癌症,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相信很多人周围都会碰到癌症患者,那么,面对癌症的汹涌来袭,做为病人本人或家属该如何正确面对癌症?可能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

应该如何正确面对癌症呢?

癌症从广义来说是一切恶性肿瘤的统称。由于癌细胞的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以及癌细胞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的特点,癌症的治愈率一直不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属和医生总是对患者善意地隐瞒病情,将恶性说成良性,将晚期说成早期,这样虽然给患者换取了短暂的心理安慰,但对癌症的治疗和康复埋下了严重的隐患。那么,对于不幸惟患癌症的病人,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呢?

一、患者积极的态度

合作并保持乐观面对癌症的威胁、应多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来对抗癌症的来袭,与医生合作,相信科学,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才是对康癌症的最有效方法。1、积极治疗,与医生合作 作为一名癌症患者,要想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患者在治疗中必须与医生合作,要主动了解一些治疗的副作用,并为之做好准备,这样可以在遇到这些问题时更加从容,让自己做一个明白的病人。有许多癌症患者,认为医病是医生的事,只要将自己交给医生就行了。因此,这些患者只是按医生的要求听之任之,自己从来不去主动认识病情,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2、寻找病友 癌症病友犹如战友,能够让癌症病友们相互鼓励支持,交流治疗和康复的心得,这对于战胜癌症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病人在住院期间,多与同病房的患者交流与沟通,在治疗过程中共同出谋划策,这对自己是一份帮助,对别人是一份奉献。切不要一个人呆在病房里闷闷不乐,这样对治疗和康复没有好处

二、相信科学,避免走入误区

一旦患了癌症,多数患者和家属都会乱了分寸。还有一些患者,患了癌症不相信科学,反而听信民间偏方,结果越治越重。

误区一 相信偏方

有些患者认为,癌症等于背叛了死刑,就是进了医院也是等死。与其把钱花在医院落个人财两空,还不如自己去找民间偏方试一试,能治愈那就是命大,治不好也死而无憾。而实际上偏方往往指没有被正式的药物或医学典籍收载的药物,在临床应用很少,无论是疗效还是副作用都不明确,有时甚至会取得反效果。所以,仅靠验方来治疗癌症是不可取的,尤其对号称“灵丹妙药专治癌症”的所谓偏方更应警惕,以免既花了钱,有贻误治疗时机!

误区二 害怕化疗 拒绝化疗

很多癌症患者或者家属相对于专业医生的建议,更愿意相信周围朋友、亲戚等或者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例如“化疗会让肿瘤长得更快”“化疗的副反应太重,病人根本抗不住”等,因此对化疗比较抵触。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分化的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可以使部分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转化为可切除,术后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即使在晚期患者,化疗也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生存时间。在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很顺利地完成化疗的全过程。在治疗中,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适感,但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和用药是可以控制的。而且近年来化疗药物不断推陈出新,不但疗效高,毒副作用也明显减轻。所以,以前那种对放化疗作用的“刻板印象“要改一改了。

误区三 迫切要求手术

很多病人确诊癌症后,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都非常急迫的要求医生手术,认为只要开刀了就对病人有好处,实际上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癌症在确诊时往往是仅了局部病灶情况,对全身不了解,例如胃癌病人刚做完胃镜检查确诊胃癌,在其他全身检查没有完善的情况下,医生也不了解肿瘤的周围侵犯和转移情况,这种情况下手术很可能开腹后无法切除,对病人有害无益,耽误病人正常治疗时机,甚至加速病情恶化。因此,确诊癌症后一定要仔细完成相关检查,充分评估后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有条件的地方,病人可以选择融合各专业意见的多学科讨论,这样的选择会为病人带来最大的获益。

误区四 重手术、轻康复

有许多患者在做完手术出院后,认为出院后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有机会接受手术治疗,说明肿瘤还处于早期或中期。手术之后,病人里康复的路还很长。比如还要接受术后化疗、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这些治疗的作用丝毫不亚于手术。临床中常见到一些癌症患者轻视手术后的康复治疗,以致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这一点让人觉得很可惜。

总的来说,癌症并不可怕,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抗癌心态,多数癌症都是能够治愈的。当你万一不幸惟患癌症时,一定要正确认识自身病情,树立起抗癌的信心,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积极参与刀癌症的治疗过程中,做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