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本文摘自《中医养生学》      

       夏季是指阴历4月到6月,即立夏之日起,立秋之日止。期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时期。因此,夏季养生要在起居情志饮食运动锻炼诸方面,都必须顺应夏天阳盛阴虚的特点,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㈠起居调养

     在夏季,宜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

要晚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夏季阳光充足,不要厌恶日常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通俗的讲,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过分贪凉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㈡情志调节

    在夏天要使精神就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夏季炎热,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

    长夏季节,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大,无风,早晚温差不明显,这种天气易引起心胸憋闷,焦躁及厌烦情绪。这时诸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娱乐项目,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情操,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㈢饮食调节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一般情况下,饮食上宜用寒凉清心泻火,解暑之物,如西瓜,香瓜,绿豆,赤豆,苦瓜之类;暑热出汗多,可适当用些冷饮,补充水分,帮助体内散发热量,清热解暑。切忌贪凉暴食冷饮、冰水、凉菜、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使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酿成疾病。老人,小儿体质较弱,对于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所以更不可过贪冷饮之物。

     夏季尤其是长夏,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也可适当选用具有酸味,辛辣香气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增强脾胃的纳运功能。

     长夏的季节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太多,次数上可稍多一些,这对维持脾的健运非常有利。

    夏季致病微生物易于繁殖,食物极易污染而腐败、变质。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对于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经常使用的炊具、饭具、茶具等要经常消毒,妥善保管。

    

     ㈣运动锻炼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给锻炼带来了困难。日常活动可在清早及傍晚进行,清晨起来应在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较新鲜的地方活动。项目有广播体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量早适度,不要过度疲劳。运动后口渴,不宜过量、过快进食冷餐和冷饮,以防肠道血管急剧收缩,可适当喝些盐开水,洗个热水澡等。

    ㈤防病保健

    1.预防暑热伤人。   在夏令之前,应服食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

进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服用藿香叶、佩兰叶各10g,飞滑石、炒麦芽各30g,甘草3g,水煎代茶饮。

    2.冬病夏治保健。    从小暑到立秋称之“伏夏”,即“三伏天”,是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逢冬季犯病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治时机,即所谓的“冬病夏治”。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具体方法,可内服中成药,也可在外敷药于穴位上。内服药以温肾阳为主,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外敷药可用白芥子20g、元胡15g、细辛12g、甘遂10g,研细末后,用鲜姜60g捣汁调糊,贴于肺俞、心俞膈俞或双侧肺俞、百劳、膏盲等穴位上,以胶布固定。一般4到6个小时,如感灼痛可提前取下;局部微痒或温热感可多贴几小时,每伏贴一次,每年三次,连续三年,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机体的过敏状态,通过如此治疗,有的可以缓解,有的可以根除。对于无脾肾阳虚症状表现,但属功能低下者,于夏季选服苁蓉丸,八味丸,参芪精,固本丸等药剂,能获得较好的保健效果。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您能关注我的微信,我每天都会为您精心推送科普知识。祝您及家人身体健康!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