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知识

  尿常规是体检必查的一个检验项目,它可以筛检肾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等泌尿系统的病变,有时可作为器官系统或者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等)的诊断线索。有些病人因“尿蛋白阳性”而担心自己的肾脏是否有问题,于是带着体检报告来门诊咨询,那么,“尿蛋白”涵义是什么?究竟“蛋白尿”要不要紧呢?

  正常人每天会排出40~100毫克的尿蛋白,最多可达150毫克,所以一旦尿蛋白超过每天150毫克就算不正常。尿蛋白的检查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号越多,代表尿中蛋白的“浓度”较高。

  尿液检查试纸定性结果常分为:

  ① 阴性(尿蛋白浓度小于0.1 g/L);

  ② +(尿蛋白浓度0.1~1.0 g/L);

  ③ ++(尿蛋白浓度1.0~2.0 g/l);

  ④ +++(尿蛋白浓度2.0~4.0 g/l);

  ⑤ ++++(尿蛋白4.0 g/L以上)。

  尿蛋白反应呈阳性时,有多种可能性:

  1、假阳性尿蛋白:当尿液呈碱性(pH>7.5)、尿液浓缩(喝水少或流汗多)、尿中有血、混有精液,阴道分泌物或使用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时,有时会使尿蛋白反应呈阳性,但不一定真有超过正常量的蛋白尿存在。相反的,若是尿液太稀则会出现伪阴性。

  2、暂时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在剧烈运动后、高烧、怀孕、月经期、突然受寒、精神紧张、心衰、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等情况时,会有暂时性或功能性蛋白尿出现,但应激因素消除以后,尿液检查即恢复正常。另外尿路感染时,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不过一旦感染得到控制,蛋白尿就会随之消失。

  3、体位性(站立性)蛋白尿:与病人身体的位置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尿只在站立时出现,通常是暂时性的,常在年轻人身上发现。一般病人在早上的小便尿蛋白呈阴性,但经过长时间活动、走路、剧烈运动、或前屈、站立后,蛋白尿便会出现,当病人平卧时再化验,尿蛋白就会消失。这种病人一般小于30岁,尿蛋白每天小于1克,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正常,只要定期量血压并每年随访即可;若大于30岁,则需定期量血压,每6个月检查。也有人可呈持续性蛋白尿,10~20年才逐渐消失,一般不必治疗自己会好。少数经常性蛋白尿则可能有存在肾小球病变,有变成慢性肾炎、尿毒症的可能,因此长期的门诊随访观察是必须的。

  4、间歇性蛋白尿:蛋白尿时有时无,例如反复感染的膀胱炎、肾盂肾炎,会出现尿蛋白;而高血压、心衰竭等疾病会随病情的好坏,而出现间歇性尿蛋白。

  5、持续性蛋白尿(病理性的蛋白尿):即每次尿液检查都有蛋白尿存在,当肾小球或肾小管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时,就会有持续性的蛋白尿。肾脏或泌尿道原发性疾病,也可以是其它器官疾病(如糖尿病等)或肾毒性药物对肾脏或泌尿道的影响。根据病因的不同,肾功能恶化的速度各不相同。

  肾小球疾病是病理性蛋白尿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由身体其它疾病所引起的肾小球疾病,便称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糖尿病等所引起的肾病等。

  当发现体检报告有尿蛋白先别慌,因为大部分可能是假阳性,或者是暂时性蛋白尿。如果尿蛋白是微量到2+,应该再复检两次到三次,最好是早晨起床第一次解的尿,倘若复检结果是阴性,可能只是暂时性的蛋白尿,若定性检查是3+或4+,或复检仍持续是阳性,则需要安排进一步的检查,如24小时尿液收集,其它抽血检查、肾脏B超或肾活检进一步明确病因。

相关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