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哮喘的常见误区要认清!

有很多哮喘患者由于治疗不规范,用药不恰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因此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哮喘患者千万不要犯下列三种错误: 错误一 哮喘发作了才是生病,一旦症状缓解,就不需要接受治疗 这些患者对哮喘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哮喘不需要接受长期治疗”。实际上,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呼吸道的这种炎症程度越重,正常呼吸就越困难。如果没有采取任何抗炎的措施,将会导致支气管阻塞或挛缩,严重者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危及生命。因此,只有坚持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控制哮喘。 错误二 拒绝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 有些患者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而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者仅在发作时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实际上,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哮喘的主要方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局部,全身副作用少。大量临床试验亦证明:长期吸入中等量的糖皮质激素是非常安全的。因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作为维持治疗,预防哮喘发作。当然,在气道炎症得到控制时,可以逐渐减少吸入激素的用量,用最少的剂量达到最佳的控制。 错误三 喘憋症状减轻就自行减量激素 有一些哮喘患者,在吸入激素1~2周后,自觉喘憋症状明显减轻,就自行将激素剂量减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控制气道炎症需要一个过程,短期使用激素后,喘憋症状减轻并不意味着气道炎症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如果在这时草率地减少吸入激素的剂量,很容易诱发哮喘复发。按照哮喘诊疗指南 ,应用某一剂量的激素吸入治疗,达到无明显急性发作、峰流速基本正常,至少要维持3个月以上,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考虑减少激素剂量。 总之,哮喘是慢性病,就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哮喘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或其他刺激物,规范化使用治疗药物,定期参加哮喘患者教育活动,加强自我管理,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哮喘的全面控制,成为没有哮喘发作的哮喘患者。
相关医生 更多